职业X评师和职业删评师相互勾结,如寄生虫一般和谐生长

「近日,由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浙江省内首起“职业修改差评师”案件,法院经审理后,当庭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一审判处被告人李骏杰有期徒刑五年,同案的另外4人也分别获刑。

网购的兴起,淘宝的强大,催生了不少职业,也养育了多少人:职业买家、职业刷单族、职业议价师、职业秒杀党、职业剁手党...今天,小爆要和大家说的就是这其中的两个:「职业删评师」和「职业差评师」。

先看一则来自新浪科技的新闻:

「近日,由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浙江省内首起“职业修改差评师”案件,法院经审理后,当庭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一审判处被告人李骏杰有期徒刑五年,同案的另外4人也分别获刑。

判决书认定,在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的一年半左右时间里,李骏杰共修改“中评”“差评”347个,获利9万余元。胡榕共转卖信息900余条,获利1.8万余元。」

差评,可以说是卖家的命门。对处于低等级的卖家来说,一个小小的差评就很可能会让之前的努力全部白费。所以,为了消除差评他们便开始不择手段。

报道中的事件,让淘宝职业差评师再次暴露于大众视野中,有人会说,删个淘宝差评而已,不至判刑吧?然而,我们看到的只是结果,而在那看不到的过程中却有着不为人知且环环相扣的利益链条。

有此类「删差评」需求的卖家,通常都是通过QQ在网上寻找职业删评师的,小爆试图在QQ群信息中搜索「职业差评」等关键词,得到的结果比比皆是。

价格上,根据曾经的相关报道,删\改一条评价的收费在100-300元不等。

最早在2012年末就已经出现这一「产业」了。

通常卖家能够提供买家姓名和收货地址,中间人根据这些信息,花钱找「内部人员」查到买家的身份证号。

涉及到有关部门的时候通常都用「内部人员」和「特殊渠道」说明。

接下来,将信息交给「证件伪造者」,他们会通过电脑、打印机、过塑机、切割机等工具制造出一个近乎完美的买家身份证。

将到手的身份证扫描图上传至淘宝,以原邮箱密码遗忘为由,进行邮箱重置(换成冒充者自己的邮箱)。之后,淘宝会把重设密码的邮件发到冒充者的邮箱。接下来就是简单的改密,登陆并删评了。

在之前的报道中可以看到,这种通过伪造买家身份证进入淘宝账户删除评价的方式属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显然已经触及到法律的层面,所以大多数职业删评师还是不敢去碰的,而他们更多的则是通过以下这种方式要求买家删评的。

他们主要靠自身的「实力」,通过不断对买家进行短信或电话骚扰,直到其“回心转意”自己修改或删除评论。

为了删除一个差评,不断地打电话发短信,甚至到了恐吓,威胁人身安全的地步。然而这却是一种最简单的手段,只要有时间丝毫不浪费其他成本。

除了职业删\修评师,从网购中滋生出的还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职业,叫做「职业差评师」,顾名思义,就是那些专门给卖家差评的人。小爆仔细想想,只这么说还不足以诠释他们,团伙作案,组织性高,杀伤力大,具备这三点才有资格称得上「职业」。

职业差评师的工作更类似游击战,指哪打哪,一旦锁定目标,则快速出击,稳准狠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以豆瓣上一位卖家的遭遇为例:

13点41分-13点42分的1分钟内,5个不同的ID拍下了卖家店里一款1元钱的换购赠品。 由于是赠品卖家并未设置邮费,所以这5个ID拍下就付款了。

在这里就能看出团火作案作案的痕迹,狼群战术比一个人得逞的可能性大得多。

当这位卖家想联系他们解释赠品的情况时,得到的却是这样的结果:电话空号,无具体地址。

「5个电话中,3个是空号,1个是错号,最后一个是本人接的,说是论坛组织团购。我问是哪个论坛?我联系一下,免得误导更多人。他说这个不清楚就给挂了。 」

「然后我就看地址。都是偏远或者大范围地址。 比如只写个新疆XX经济开发区,广州XX大学城,没有具体地址。 」

再看看这些职业差评师交流群中的对话就能解释卖家为什么会遇到上面的事情了。

之后就是豆瓣卖家和五位买家之间的“谈判”,说是谈判,实则是买家的一种无耻敲诈行为:发货就给“差评”、不发货就投诉,让卖家只能掏钱。

「既然电话打不通,就给旺旺留言呗。一留言,马上就有回复了。 这个淘宝ID是个无购买信誉的小号,连星都没有。

直接回复:加QQ为什么要加QQ呢?

因为旺旺的聊天记录,可以在淘宝的投诉处理里当凭证。但QQ的不可以。」

加QQ之后的意图就不言自明了。

「职业删评师」「职业差评师」,两个看似相悖又互相矛盾的职业,却像寄生虫一样和谐的存在于网络世界的阴暗角落里,汲取着养分,见不得阳光。

文章系IT爆料汇(baoliaohui)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扫描下方关注作者公众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资讯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cmsquan.cn/a/show-20.html



上一篇:TFBOYS效应,三个十几岁的小鲜肉为什么会红?

下一篇:五位媒体人亲述:我离开传媒行业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推荐

  • 阿里巴巴并非中国政府的“宠儿”,五家美国律所调查欺诈

    阿里巴巴因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工商总局)的调查及报告被卷入“假货”风波。至今已有五家美国律师事务所公布,要代表投资者就阿里巴巴及其管理者是否违反美国证券法规展开调查。国内媒体注意到,这...

    2015-02-07
    954
  • 不只是淘宝,美国市场为何同样假货泛滥

    中国在全球市场中扮演着制造商的角色,拥有大量的正品制造权和知识产权框架,这可能是导致中国成为假货最大发源地的主要原因。依照美国法律的规定而查封的假货中,有价值12亿到17亿美金的商品来自中国大陆...

    2015-02-07
    834
  • 工商拈花一笑平事端,阿里后遗杂症难消除

    好一个热情会见,达成共识,良好沟通,共同联手,深入交流。就这样在拈花一笑中一切云烟皆成过往,好一个白皮书仅仅是会议纪要,无法律效应。让无数的看客看得是目瞪口呆。如今会议纪要也可以成为白皮书,...

    2015-02-07
    707
  • 虚拟货品的猫腻交易,那些你看不见的阿里电商暗流

    四季度财报不达预期,和工商总局任性吵架,让阿里最近遭遇资本市场上的连环杀,市值一夜间蒸发687亿元,甚至还可能面临美律所调查。事实上,除了看的见的实物交易存在假货现象外,阿里平台的另一个虚拟货...

    2015-02-07
    1009
  • 大戏骤落握手言和,工商总局回应称“白皮书不具有法律效力”

    1月29日,有70多年历史的美国知名律所Pomerantz率先发难,宣布为保护阿里巴巴的投资者展开调查,质疑阿里巴巴和某些官员或董事可能违反《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中的10(b)和20(a)条款。这两条法规是为避免...

    2015-02-07
    357